课程详情
讲师资历
授课时间 |
|
授课对象 |
控排企业会计人员 |
授课方式 |
内训 |
课程背景
在 3060 双碳目标背景下,国内外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碳排放权会计核算问题都进行了探
索,并提出了相应的核算思路,但在现实工作中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核算规范的失灵,从而
形成现在碳排放权会计准则缺失的窘境。
本课程在现有的会计框架下提出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思路,包括提出会计科目、全流程会
计核算及相应的信息披露规范。
通过分析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思路,深入理解双碳目标的实际内涵,从会计上解决相关核
算难题。
课程目标
1、理解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关于涉碳问题的核算技术
2、理解碳排放权这个全新的资产,对碳资产的属性进行定位
3、在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下对碳排放全过程进行会计核算
课程大纲
导入: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开启和运行
第一讲:碳排放权会计核算问题的提出
一、碳排放问题及应对
1. 行政命令
2. 征收碳税
3. 碳交易
引申:全世界不同国家应对碳排放的三种措施
二、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准则探索
1. 国际碳会计准则探索
1)历程
2)观点
3)逻辑硬伤
2. 中国碳会计准则探索
解读: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
第二讲: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焦点问题
一、免费配额的资产确认
1. 使用原资产项目
1)货币资金
2)存货
3)交易性金融资产
4)无形资产
5)政府补助(其他收益)
2. 设置新科目
1)碳资产
2)碳配额
3)配额资产
二、配额的借方贷方科目
1. 借方科目
2. 贷方科目
——配额负债、排放负债
三、配额与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的关系
1. 取得配额资产
——免费分配+拍卖获得
2. 生产过程中排放碳
3. 免费范围内的配额负债划转
4. 履约前超排部分的买入
5. 履约时上缴配额
6. 履约后的配额余额结转
四、资产与负债的后续计量问题
1. 公允价值计量
2. 公允价值变动核算
讨论:
1)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?
2)公允价值变动导致资产与负债方金额不配比问题?
3)如何防范盈余管理问题?
4)经营过程排放时的数据确认?
5)间接排放的数据(范围三)确认与分摊问题?
6)CCER 的核算问题可否并入上述的核算思路
课程要点总结,现场答疑解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