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顶级社群营销构架——IP定位+收益结构
授课讲师:张远
课程详情
讲师资历
授课时间 |
|
授课对象 |
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、项目负责人、店长 |
授课方式 |
公开课 |
课程背景
私域信息时代下,网红店铺鳞次栉比,一时间“爆款”、“超流”遍布大街小巷。新店冲锋陷阵、老店焦虑不断,一批又一批的店主在互联网时代中前仆后继的自我否定。
网红店铺固然令人欣喜,但做好自身的一亩三分地其实也可以收入丰厚,毕竟99%以上的店铺客流来自于身边3~5公里。相比于基于巨额成本的跟风炒作,做好属于自己的社群圈才是在资本洪流中的立命之法。
本课程基于店铺IP定位,立体分析社群营销下结构收益,以市场客群、产品特点、渠道特点、成本优势、预期收益、利润构成以及未来增值为突破点,以社群营销为视角分析小微企业已存项目特质,为企业结构迭代提供技术保障及智力支持。
(清晰的认清自己比认识这个世界更重要~)
课程目标
● 学会利用“品牌三问”进行自我诊断;
● 从4P深入分析自身优势打造IP定位;
● 掌握社群营销下产品渠道优势的打造;
●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扩张产品价值外延;
● 化主编思维至产品思维完善经营结构。
课程大纲
第一讲:自我诊断——基于已存项目的再造
一、已存属性,清晰厘清项目特征
1. 产品特征(IP定位)
2. 价格特征(竞品竞争力)
3. 渠道特征(2C or 2B)
4. 促销特征(价格型、服务型、搭配型)
案例:从唐诗三百首看IP定位的重要性
二、品牌三问,从感知到理性
1. 你是什么?(产品概念)
2. 有何不同?(差异化体现)
3. 何以见得?(表现形式)
三、内驱力检测,提升团队执行力
1. 博望坡之战(团队第一轮PK)
2. 新野之战(团队第二轮PK)
3. 赤壁之战(团队第三轮PK)
案例:酒是用来喝的吗?蛋糕是用来吃的吗?RIO vs 江小白。
第二讲:产品成本——基于宏观背景下的成本转嫁
一、“3优”-磨刀比砍柴更重要
1. 功能优化
2. 模式优化
3. 价值优化
二、小富于勤、大富于敌
1. 效率把控
2. 竞品分析
3. 扩大市场
三、异业联盟的价值
1. 协同价值
2. 传递价值
3. 对比价值
4. 补充价值
案例:韩国拍结婚照会享受到哪些服务?
第三讲:目标客户——基于产品思维的目标市场确认
一、明确用户与客户差别
1. 发起者——首先认识到需求
2. 使用者——产品的最终使用及体感反馈
3. 影响者——把控购买活动全程质量及影响因素
4. 决策者——完成产品最后阶段成交
5. 购买者——实现成交动作
二、明确需求与购买差别
1. 需求与需要的区别——认可需要VS为需要付费
2. 有需求没需要
案例:老年人手机培训真的有市场吗
3. 有需要没需求
案例:马车夫和汽车司机的区别
三、区别主编思维与产品思维
1. 产品设计视角——用户能够享受什么功能(电子产品)
2. 服务设计视角——用户能享受到什么服务(头等舱、奢侈品)
3. 使用设计视角—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(踩屎感拖鞋、摔碗酒)
4. 心理感受设计视角——用户施工后的心理满足(会为您洗袜子的SPA馆)
四、危机营销的本质
1. 危机爆发点自检
2. 挖掘危机当中的机会
3. 外力协同处理危机
案例:瑞幸小兰杯的C2C营销法则
第四讲:产品价值——基于个性化的综合能力提升
一、顾客的深层需要
1. 功能需要——我为什么需要
2. 使用场景需要——我在哪里使用
3. 差异化个性体现——我如何与众不同
二、4步——挖掘产品价值
1. 自身迭代
2. 同品嫁接
3. 异品嫁接
4. 附加属性
三、“3方”叠加法——增值产品价值
1. 使用时间叠加——方便多次使用
2. 使用场景叠加——方便随地使用
3. 需求提升叠加——方便满足更多需求
案例:脑白金到底是什么?
第五讲:产品渠道——私域时代流量为王
一、社群营销中渠道的价值
1. 商户渠道——去终端概念
2. 散客渠道——选址定生死
3. 同行渠道——异业化联盟
二、选择省道还是高速
1. 自发式从0到1——完成新品打造
2. 被动式从1到N——完成模式复制
3. 侠客式借力打力——解决异业联盟
三、顾客看待渠道三大方面
1. 产品价值——我如何获得产品
2. 行为价值——我如何彰显我的决策
3. 自我价值——我如何强化我的人设
案例:揭秘伊利牛奶的差异化成功法则
分享:别再傻傻只提义乌的小商品了,“原产地”文化让你大吃一惊。
第六讲:产品运营——项目运营关键点五步骤
第一步:确认渠道最优化
1. 渠道的宽度——多少人为你在服务?
2. 渠道的长度——从你到用户需要走几步?
3. 渠道的韧度——关键渠道有几个?
第二步:确认产品最优化
1. 刺激需求——替他发现需求
2. 二次传播——让他帮你表达
3. 协助决策——助他认可产品
4. 决定购买——促他完成成交
5. 购后评价——使他积极复购
第三步:确认目标用户最优化
1. 确定用户数量——他在哪,有多少
2. 确定购买能力——购买欲望和能力有多强
3. 强化购买意向——以产品实现完整“造梦”
4. 稳定购买需求——客户主动复购及转介绍
第四步:确认成本把控最优化
1. 设计成本——外观设计、内容设计、使用方式设计、产品功能设计……
2. 时间成本——研发时间、推广时间、运营时间、维护时间……
3. 人力成本——管理成本、激励成本、沟通成本……
4. 物料成本——产品物料、外包装物料、运输物料……
5. 运营成本——平台维护成本、信息流挖掘成本、新内容产出成本、活动研发成本……
第五步:确认收益结构最优化
1. 超现金收益——品牌美誉度、渠道多样化、泛品类评价
2. 现金收益——应收账款、代收货款、产品定金
3. 传播收益——自平台价值、他平台账号价值
4. 品牌收益——IP形象、客户互动、服务体验
5. 意向收益——异业合作、意向订单
案例:低价老年旅行团巨额收益的秘密
第七讲:保障体系——搭建对冲式收益组合
一、从产品特点梳理收益结构
1. 品牌力
2. 产品力
3. 再造力
二、从行业特点明确收益周期
1. 明确销售淡旺周期
2. 明确产品使用周期
3. 明确服务升级周期
三、对冲式收益组合方法
1. 销售周期对冲
2. 产品功能对冲
3. 服务升级对冲
案例:解读李嘉诚的经营神话
实战:从社群着眼重塑营销架构